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金叶鲜花婚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金叶鲜花婚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选美,不料选中者已名花有主,当时是如何了断的?

长孙皇后为李世民选美,不料选中者已名花有主,当时是如何了断的?

据《新旧两唐书》和《贞观政要》记载,长孙皇后听说有个美女郑氏“容貌绝姝,当时莫及”。长孙皇后贤良淑德,亲自出面访求,让李世民册封郑氏为充华(九嫔之一)。李世民顺水推舟,下了册封郑氏为九嫔的诏书。普通人家结婚,还要“请期”,说白了就挑日子。李世民想娶郑氏,也得挑个黄道吉日啊,于是就出现了诏书已经发出去,册封的天使还没有出发的情况。

就在李世民等待抱得美人归的时候,魏征出来搅局了。魏征听说郑氏已经许配了陆爽了,虽然还没有完婚,但是已经收了人家的聘礼了。古代的礼制,收了聘礼,就是有夫之妇了。李世民想册封郑氏为充华,按照当时的礼制,就是夺人臣之妻,这个显然是不对的。魏征一番直言劝谏,说得李世民是赶紧承认错误,并且收回发出去的册封充华诏书。

长孙皇后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。长孙皇后又叫文德皇后,因长孙氏称长孙皇后。小字观音婢,十三岁嫁李世民,后面册封为秦王妃。玄武门之变之后拜太子妃。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。

长孙氏不仅贤淑,还有勇有谋。长孙氏不干涉朝政但会及时劝谏。长孙皇后深知后宫不得干涉朝政,一直坚持不干预朝政,但她十分关心国家大事,关心老百姓的疾苦。只要得知李世民某件事处理得欠妥时,长孙氏就会及时劝谏。

比如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,能够得到李世民由衷的尊重是经历一番曲折过程的。李世民对不留情面敢于劝谏的魏徵又爱又怕。长孙氏说:只有在明君的统治下,才能有大臣敢于这么直谏;如果是一个昏君,哪一个大臣不怕被杀头株连九族呢?有魏徵这样的大臣,不正是皇上你的福分吗?李世民过后冷静一想,皇后说得是!从此从心里更看重魏徵了。

兢兢业业地管理好后宫。被册封为皇后之后,长孙氏不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,不是用心思谋取自身利益和巩固自己的地位,而是想方设法保持整个后宫的和谐。长孙皇后从不“专宠”,反而让皇上有机会多去亲近其他的嫔妃。长孙氏对嫔妃和宫女的态度和蔼。如果她们生病或遇到了啥难事,长孙氏就会带着礼品去慰问或帮助去解决。所以,后宫上上下下都十分拥戴长孙皇后。

长孙皇后后面年纪大了,主动帮唐太宗李世民选美,为丈夫四处寻访佳人。几经辗转,绝代佳人终于被找到,她就是隋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。这个郑氏可谓是一个绝***子, “容色绝姝,当时莫及”《贞观政要》记载道。

长孙皇后审查合格后,立即向太宗建议纳郑氏入宫。唐太宗一听又有了新人, 对于皇后的这个提议,非常高兴,立马点头同意了,并欢欢喜喜地发下了册封郑氏为宫中女官的诏书,召她入宫。

然而却百密一疏——长孙皇后都没想到,那郑氏自幼就已经许配了人家!皇后不知底细,宰相魏征却立刻打听明白了。他听说郑氏已经许配了陆爽,虽然暂时没有完婚,但是已经收了人家的聘礼了,按古代的礼制,收了聘礼,就是有夫之妇了。

皇上选妃虽然是自己的私生活,但皇帝既然是天下人的皇帝,那么他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到天下。如果李世民要强行接纳郑氏,那谁也阻拦不住。不过按照当时的礼制,就是夺人臣之妻,这显然不是有德行的皇帝该干的事。

魏征立即赶着去见李世民,义正辞严地给李世民直谏,要求他顾及声名,将郑氏送归她的丈夫陆爽。李世民得知竟有这样的事,非常吃惊,迫不得已,连忙召回颁册的使者。

然而以房玄龄为首的众臣,眼看太宗那怅然若失的样子,于是他们出头了。大家都认为是魏征有意搅了皇帝的美事,怪他闲事管得太宽了,纷纷提出:颁诏册嫔乃是大事,怎能因为魏征的几句话就中途废止?

那个唐太宗情敌,读书人陆爽知道了也吓得不轻,赶紧上书皇帝说:“陆某家父在世之时,确实与郑家有所交往,可婚姻之事纯属子虚乌有,都是外人乱传。”

其实李世民内心早已动摇,只是出于大局的考虑,在魏征的逼迫下不得已才忍痛割爱的。

有了陆家的“证明”,众臣就更起劲了,赶紧将陆家的奏章拿给魏征看,纷纷要求李世民重新礼聘郑氏入宫。魏征看后笑道:“陆家只不过是害怕重蹈太上皇情敌辛处俭的前车之鉴而已。”

魏征说的是太上皇李渊当年干的一件糗事。李渊有一名妃嫔,曾经是太子舍人辛处俭的妻子,李渊夺其妻后又因爱生恨,越看辛处俭越不爽,最后干脆将他降级外调做了县令。倒霉的辛处俭一生都活得胆战心惊,唯恐丢了性命。

李世民听完魏征的这话,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。很坚决地取消了这个婚礼,并且公开下诏承认自己的错误。可见唐太宗还是很明智的选择大局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叶鲜花婚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金叶鲜花婚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